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
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
心理測驗(轉載自bobo的blog)
這個測驗分三個部份
1.先在紙上寫上 海洋 咖啡 牆
然後分別寫下三個形容詞形容這三樣事物
所以這部分你一共要寫下九個形容詞
分別就這三類各三個形容詞
2.分別找出一個動物符合這些形容詞的
所以你一共要寫下三種動物
3.在寫出三個形容詞形容這三個動物
所以你一共要寫下九個形容詞
----
分析法
舉例:
海洋 涵孕萬物/起伏不定/週期性
(對人生的看法)
-> 蛇 誘惑/自卑/邪惡
(一般朋友對我的看法)
咖啡 苦澀/內涵/迷幻
(對愛情的看法)
-> 駱駝 任重道遠/堅毅/沉默
(熟人朋友對我的看法)
牆 包容/阻隔/依靠
(對死亡的看法)
-> 大象 厚實穩重/誠懇老實/不自由拘束
(對我自己的看法)
----
我的結果:
Ocean:溫暖、包容、凶狠-->鯨魚-->沉穩、安靜、peaceful
Coffee:香的、醇的、苦的-->小白兔-->溫柔、愛吃、weak
Wall:堅硬、保護、隔離的-->大象-->強壯、任勞任怨、頑皮
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
燃燒生命的小宇宙
終於換新單元了,原本希望換了老師和教材,情況會好一點,不過一開始就遇到一篇難讀的教材("The mirror stage as formative of function of the I as revealed in psychoanalytic experience", Lacan),短短的一篇文章,讀過去腦袋卻一片空白,寫這啥小~~ 導致我無生出一篇800字的課後心得。偏偏這禮拜另一堂課還要報告;心中真是焦慮、焦慮……。好在這次老天保佑,要報告的那份materials雖然有16頁,但是卻是我進研究所至今唸過最簡單的一篇文章,破紀錄地我用十個小時讀完並且註上要報告的notes,總算是有驚無險,原本以為會開天窗。
開學至近,遇過三篇令我覺得自己的閱讀能力跟白痴一樣的文章(當然那些我偷懶沒有唸的就不討論了)。
1st "Introduction: The exaggeration of cultures", James Boon.
以前曾看過會計系在按計算機,更…我讀這篇就是那樣子在按電子字典,從國中學到現在的英文,跟廢物一樣。
2nd "What is an Author?", Michael Foucault.
現在唸懂了,原來他是在跟Barthes和Derrida對話,之前真的不了解他為什麼要繞一大圈講一些言不及意的廢話,明明重點就只是在author-function,但是了解之後發現他的思考方式其實很有趣,只是一開始很難進入他的邏輯,再者他考慮的東西真的很多,那些言不及義的東西多半在回應Barthes和Derrida,並且說明他的研究過程。
3rd "The mirror stage as formative of function of the I as revealed in psychoanalytic experience", Jacques Lacan.
嗯…..目前不予置評,我會試著了解你的。
之前一位對我很重要的學姊在MSN寫過:there'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aytime and night if u study in xxxx。嗯…現在終於明白,那種追著報告deadline跑的感覺,或是被書釘死死在桌前……。那種追著deadline跑的唸書方式是不行的,不是日夜顛倒,是不分時間,唸完書寫完報告睡覺,睡起來趕著唸另一本書寫另一份報告,這比日夜顛倒還糟糕,日夜顛倒至少還有規律;所上很多學長姊都這樣過生活,但是這幾天經歷這種生活之後,我發現我不行這樣,老實說我沒那個能耐。如果再不調整到一個規律的(唸書)研究方式,我想我大概撐不了多久,我還不想把身體搞壞,我還有很多雜書要唸,對生活還有很多好奇的東西想去了解,宅成這樣,我已經很堵爛了。
ps.之前跟圖書館建購的書,圖書館通通買來了,全新的,我可以當第一個借閱者,好爽喔~ (借來擺在桌前,但也要有時間看才行…囧)
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
〈樹猶如此〉
向來,我對白先勇先生的了解,多來自閱讀其小說時的想像,來推測其人性情,而非透過文壇迭文軼事來了解他,白先勇先生寫得一手精湛小說無須贅述,《樹猶如此》則是我第一次讀到他的散文雜記,從而知道他的一些生活。
--
「我家後院西隅近籬笆處曾經重有一排三株義大利柏樹。這種義大利柏樹原本生長於南歐地中海畔,與其他松柏皆不相類。樹的主幹筆直上伸,標高至六、七十呎,但橫枝並不恣意擴張,兩人合抱,便把樹身圍住。於是擎天一柱,平地拔起,碧森森像座碑塔,孤峭屹立,甚有氣勢。南加州濱海一帶氣候,溫和似地中海,這類義大利柏樹,隨處可見。有的人家,深宅大院,柏樹密植成行,遠遠望去,一片蒼鬱,如同一堵高聳雲天的牆垣。」
--
〈樹猶如此〉裡,作者娓娓道來庭院裡所栽植的三棵柏樹。一開始從定居於Santa Barbara講起,在喬遷住所後如何整頓屋宇。荒廢待興的庭園如何在友人王國祥的協助下,換植心愛花草,最終在庭園一隅植下三棵柏樹;數十年,柏樹已高過屋宇,枝條挺拔,針葉碧翠……。庭園之事,表面在描述柏樹栽植經過,實則寄寓作者思念亡故之友。
--
「一九五四年,四十四年前的一個夏天,我與王國祥同時匆匆趕到建中去上暑假補習班,預備考大學。我們同級不同班,互相並不認識,那天恰巧兩人都遲到,一同搶著上樓梯,跌跌撞撞,碰在一起,就這樣我們開始結識,來往相交,三十八年。……」
--
人生的機緣很奇妙,我們無法知曉,何時會遇到生命中重要的人,而他/她又如何影響我們。日積月累,當我們看出一點端倪,明白這些意義時,那些重要的人卻可能已不在身邊。總覺得,友情、愛情甚至親情,只是某幾條與我們近似平行交疊的線,有的可以交會十幾年甚至半百,有些卻成為一瞬的吉光片羽。〈樹猶如此〉裡,我看見兩位惺惺相惜的朋友,如何偶然出現在彼此生命,互相關心,他們之間的情感是友情也罷,或者愛情或親情,三十八年的光陰,從青澀稚氣的高中小毛頭到白鬢灰髮,歲月令人噓唏,但作者與王國祥之間的情誼執著,卻令人欣羨。關於生命我還似懂非懂,不過卻隱約明白,細水長流之情誠難能可貴。
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
26
1. 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飲。
2. 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;己所欲,也未必可施於人。
3. feel the inner beauty of a person rather than his/her appearance; 'cause the appearance could lie to people and never last long; to some degree, i induldged in the beautiful stuff overly and blinded myself.
4. cherish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show me their true inner whether bad or good; the meaning is like a brave pagurian who exposes its soft belly to me.
----
想望的可能
去年無意間在網路聽到的一場演講--想望的可能。
於是,我發揮一次想望的可能,it leads me to the life right now. i dunno if i will envision again. if so, where will it lead me to? i'm a man who loves the male wonders what will be my future as such a special idenity? it seems there's no sample or formula to follow. so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completion of life for me. i think it's the meaning of envisioning for things without formula, but honestly, to envision, it needs courage and by chance a little good luck.